云知声放不下上市

为成功登陆港股市场,“AI独角兽”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决定再进一步。根据港交所官网,近日,云知声更新招股书,进一步推进了其在港交所主板的上市流程,中金公司、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二次冲击IPO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对话式AI技术为基础,通过云服务和AI芯片,为智慧物联与智慧医疗两大领域提供智能化产品服务与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度收入计,云知声是当年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

云知声将自己形容为“中国AGI技术的先行者”。招股书提到,云知声在2017年Transformer算法和2018年BERT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突破后不久,就推出首个基于BERT的大语言模型UniCore,并为垂直行业客户赋能一系列AI解决方案。

2023年5月,乘风大模型浪潮,云知声发布具有600个亿参数的山海大模型,而山海大模型正是由UniCore演进和改良而来。招股书称,相比UniCore,山海大模型具有更大参数及数据规模、更强的生成能力以及多语言及基本知识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11月,云知声便曾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过上市申请。当时正值人工智能的上一波浪潮,受疫情影响,包括测温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在内的AI硬件产品需求大涨。资本推动下,包括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扎堆启动科创板IPO。

但仅3个月后,云知声便主动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对此,云知声CEO黄伟向媒体回应称“先发展业务”。

“老大难”的亏损

除舆论风波外,连续的亏损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之一。如今,云知声亏损问题依然存在,但已经呈现出了收窄的趋势。根据最新更新的招股书,2021―2023年,云知声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3.75亿元和3.7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72亿元、1.83亿元和1.37亿元。

对于未来是否有扭亏为盈的预期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云知声,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对于亏损原因,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由于产生大量研发开支。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云知声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8亿元、2.87亿元和2.86亿元。

亏损也是人工智能产业的“老大难”问题。以商汤科技为例,目前该公司仍未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3%;净亏损达31.4亿元,同比收窄2%;调整后净亏损为23.9亿元,同比收窄6.7%。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初期阶段往往无法实现盈利,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相对较长,需要时间来积累用户和市场份额。此外,人工智能行业还面临技术壁垒高、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成熟等挑战,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亏损的困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上一轮AI浪潮主要关注于基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而这一轮大模型浪潮则更加注重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大模型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和稳定,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和数据类型,这使得其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和深入。

“然而,大模型同样面临落地难的问题”,王鹏称,尽管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并取得商业成功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也可能受到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他财务数据显示,云知声收入由2021年的4.56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7.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6.3%,毛利由2021年的1.45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2.5%。按业务划分,云知声近80%的收入来自于智慧生活业务。数据显示,2023年云知声智慧生活收入5.79亿元,占比79.6%。

与此同时,云知声还强调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不依赖任何单一客户。数据显示,2021―2023年,云知声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4.4%、30.8%及27.4%,包括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智工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15665.html发布于:2024-03-19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