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 国家植物园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近期,位于北京香山脚下的国家植物园,成为热门打卡地。4月18日正式揭牌的国家植物园,分南、北两园,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春季赏花期,国家植物园北园的郁金香等球根花卉竞相绽放、色彩斑斓,200余种牡丹陆续盛开,品种繁多的花海吸引游客频频驻足观赏;南园的展览温室收集展示着2000余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游客可以一睹红皮猴面包树、何其美鹿角蕨等从全世界引种收集的珍稀植物的面貌……

  作为一个以开展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四大功能的综合性机构,国家植物园有哪些看点?一起跟随记者的脚步来一探究竟。

  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

  建有6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

  将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

  看什么?在南北两园感受植物学、园艺学的不同魅力

  “南园和北园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基于此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在南北两园,游客可以分别感受到植物学、园艺学的不同魅力。”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叶建飞告诉记者。

  南园的植物收集以野生植物为主,拥有亚洲最大的标本馆、展览温室、蔷薇科植物区、壳斗科植物区、野生果树区等。在植物学中,野生植物怎样分类?我国现有哪些植物种类?在南园,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南园的标本馆里,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标本以及种子标本、化石植物标本等287万份馆藏,呈现着植物的进化与多样性。走进南园展览温室,在温室东侧,按照植物起源的先后顺序,依次展示着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温室西侧按照水分条件的不同,模拟了从热带荒漠,到森林、湿地、湖泊的不同环境,展示着多肉植物、乔木、水生植物等不同植物。独特的布展,为游客呈现了植物的时间之旅和空间之旅。

  叶建飞介绍说:“南园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植物科学研究机构,对标本、活植物、种子的收集、展示,都基于植物学研究的强大支撑。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科学氛围。”按顺序游览南园,游客就像在阅读一本植物进化历史的教科书,可以感受植物演化的过程,以及每类植物的共同点、区别。

  基于野生植物,人们进行了哪些园艺驯化和开发?培养了哪些品种?从北园的园艺展示中,游客可以获得直观感受。

  从北园西门进入,沿着主干道前行,道路两侧依次可以游览牡丹展区、芍药园、海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4895.html发布于: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