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北碧府爱侣湾国家公园内的七阶瀑布。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苏丹首都喀土穆东南部丁德尔国家公园。

吉尔吉斯斯坦阿拉阿查国家公园秋景。 影像中国
设立“荒野区域”养护生态原貌、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限制游客数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已成为当今世界自然保护的重要形式。一些国家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坚持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前提,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措施,平衡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为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留下宝贵财富。
德 国
减少干扰,让自然真正自然
本报记者 张慧中
枝繁叶茂的参天巨树,覆盖着暗绿色苔藓的花岗岩石,分布在密林中的沼泽、溪流和湖泊……来到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人们震撼于当地原始自然风貌。漫步于公园内逾300公里的小径,游客可以穿过原始森林、翻越山丘河谷,运气好的话,在保障安全前提下,还有机会在一些特定区域看到熊、猞猁等野生动物。
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建于1970年,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是德国第一座国家公园。数百年前,人们开始在这一带森林北部定居。19世纪中期,山谷中的森林开始遭到系统性砍伐,导致树木种类迅速单一化,几乎成为统一的云杉林。国家公园建成后,当地停止了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如今,公园内有大约700种植物,除了白木冷杉、山毛榉等树种外,还包括波西米亚龙胆、雪铃花等珍稀物种。
德国全境共设立了16座国家公园,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面积约为2146平方公里。根据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公园需要“完全没有或仅在有限程度上受到人类干预”。该法规强调应尽可能确保国家公园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不受干扰,只有在“保护目的允许情况下”,国家公园才能“服务于科学环境观察、自然历史教育以及公众体验自然之目的”。
“让自然真正自然”,是德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一项指导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每个国家公园都设立了“荒野区域”,即没有任何人为干扰的区域,并努力让“荒野区域”占到公园整体面积的至少75%。例如德国南部的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专门为保护阿尔卑斯山区自然景观而设立。高山、山谷与湖泊等丰富的地理形态和自然景致都在这一国家公园内得到展现。公园内居住着德国最大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3706.html发布于: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