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601878)在2025年半年报中透露,中欧基金(间接持股20%)与浙商基金(直接持股25%)两家基金公司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中欧基金上半年营收9.78亿元,净利润2.12亿元,表现抢眼;而浙商基金则营收6908万元,净利润亏损1051万元。此背后的原因与资管行业结构分化趋势息息相关,值得深入解读。
公募基金行业已步入“质量红利”阶段,中欧基金凭借其“工业化”“专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得到市场肯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13家权益类大型公司绝对收益业绩榜中,中欧基金近1年排名第2,近10年排名第4。与此同时,中欧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6139亿元,非货基金规模达3724亿元,行业排名较年初提升2位至第17名。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在细分领域同样表现突出,截至8月22日,中欧数字经济混合A(018993)近一年回报达189.79%,超过基准122.88个百分点。中欧基金旗下203只基金中122只基金年内回报超10%,33只基金年内回报超30%,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发起A(021759)年内回报达99.17%。
此外,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已达逾32万亿,中欧基金在其中维持强势地位,成功吸引资金并保持盈利能力。总结而言,“中欧制造”的投研体系是其穿越市场周期、赢得业绩持续稳定体现的核心驱动。
相比之下,浙商基金的上半年表现则差强人意。财务数据显示,其营收仅6908万元,净利润则亏损1051万元,与中欧基金形成鲜明对照,规模、渠道与投研能力是其面临的三大挑战。公司产品影响力有限,投资者认同度不高,难以带来规模放大的正向循环,其投研资源与表现也难以构建品牌口碑。
从上市公司整体来看,浙商证券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为61.07亿元,同比下降23.66%;但归母净利润达11.49亿元,同比增长46.49%,主营业务如自营、经纪与信用业务成为盈利引擎,资管板块占比小、表现乏力,进一步突出了浙商基金的边缘位置。
可以看出,浙商基金若要扭亏为盈,必须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投研实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提升,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才能在公募行业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两家基金业绩的背后,是公募行业优胜劣汰正在加剧的现实。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产品不只是看短期回报,更应关注基金公司长期投研能力、品牌制度与资源配置等综合实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32092.html发布于: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