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2日,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成绩单”。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爱旭股份、弘元绿能等部分光伏组件厂商出现业绩好转态势,上半年实现减亏或扭亏。
专家认为,在光伏行业“反内卷”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随着多晶硅环节的价格调整逐步被下游市场接纳,组件价格回归成本线上指日可待。全行业维持低负荷生产、低毛利率水平,或将成为常态。此外,光伏行业推进“反内卷”,不能仅聚焦制造端发力,资产端的作用同样关键。
部分组件厂业绩转好
记者注意到,以爱旭股份、隆基绿能、弘元绿能为代表的部分光伏组件及一体化布局企业,通过业务精细化管理、推动海外市场拓展等措施,显现减亏趋势。
今年上半年,爱旭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3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45亿元,同比大幅度减亏。值得一提的是,爱旭股份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爱旭股份表示,公司围绕ABC产品创新打造的以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已逐步得到市场认可,ABC组件产销两旺,海外销售占比显著提升且公司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产品成本、期间费用持续下降、存货跌价损失大幅改善。
同样发力BC路线的隆基绿能也实现减亏。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净亏损25.6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2.31亿元。在财报中,隆基绿能同样提到了HPBC组件的市场表现,其HPBC2.0组件产品逐步投入市场,签单量及出货量快速增长。“BC技术迎来快速发展,在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凸显”。另外,隆基绿能不断加强内部运营管理,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快速下降。
弘元绿能上半年亏损大幅收窄。面对行业调整期的挑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加速库存周转、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等,确保核心业务保持稳定运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持续亏损情形下,减量往往是减亏的主要措施。
低负荷、低毛利率或成行业常态
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光伏行业当前仍处于深度调整周期中。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多数企业未能扭转此前的亏损局面。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产能释放、供需关系失衡,以及在此背景下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行等。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将上半年光伏产业的发展概括为“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进程持续向纵深推进。8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倡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光伏市场秩序的倡议。8月19日,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光伏产业各方要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说:“光伏行业推进‘反内卷’,不能仅聚焦制造端发力,资产端的作用同样关键。资产端需树立光伏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下游环节的高质量发展,反向驱动上游实现高质量升级。”
7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已从3.5万元/吨回到4.5万元/吨至5万元/吨的成本线上,行业内企业逐渐意识到亏本经营并非长久之计,而“不亏本经营”的理念,也正开始向产业链其他环节渗透传导。
“在当前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仍大幅高于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企业需优先推进库存消化,坚持低负荷生产模式,严格遵循‘以销定产’原则,并根据季节性需求波动灵活调整供应节奏,坚决避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争抢订单。”吕锦标认为,光伏行业能否迎来发展拐点,关键在于行业龙头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停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货,将“不亏本”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而非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扩张。
吕锦标分析,随着多晶硅环节的价格调整逐步被下游市场接纳,价格传导机制将打通,组件价格回归成本线以上指日可待。全行业维持低负荷生产、低毛利率水平,或将成为常态。
中信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前提下,随着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以及潜在供给侧改革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地,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基本面有望得以夯实和改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32040.html发布于: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