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关键通胀数据相对平稳落地,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美国7月份通胀压力维持6月份以来的上升势头。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与6月份涨幅持平。但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7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高于6月的2.9%,远高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2%目标;环比涨幅为0.3%,高于6月份的0.2%。
整体而言,关税的影响在7月份的CPI数据中没有6月那么明显,通胀没有加速上行。在CPI数据公布后,投资者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90%,美联储或在今年剩余的三次会议上都降息。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立即降息,并指责其“总是行动太迟”。特朗普称,他正考虑允许针对鲍威尔的相关诉讼继续推进。
在经济数据和白宫压力的双重驱动下,美联储9月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也已经浮现,接下来会“暴力降息”吗?
通胀意外温和
迄今为止,美国大规模征收进口关税对商品价格的传导有限。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7月CPI数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总体平稳,核心反弹”。因为能源项的压制作用,7月才能实现在核心CPI出现反弹的同时保持总体CPI的平稳。
从关税传导的角度看,美国加征关税对通胀的传导主要通过进口依存度高的耐用品和中间品反映,食品、能源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于美国,核心CPI比整体CPI更能反映关税导致的通胀压力。从这个角度看,董忠云认为7月美国的CPI数据中核心CPI的超预期已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关税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是否会在未来几个月持续扩大?这仍需进一步观察。
支付关税的美国进口商正通过多种方式应对成本上升,很难概括关税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一些进口商在关税生效前大量囤积库存,目前仍在消化关税实施前的库存。另一些则暂时自行承担成本,公司利润受损。此外,一些感到经济压力的消费者减少了购买,需求疲软抑制了价格上涨。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总体来看,美国7月CPI延续前期增幅,商品价格增速保持平稳,服务价格出现抬头,与前期态势存在差异,易受关税影响的核心商品价格增速并未延续6月的全面上升趋势。
通胀走向何方?
从种种迹象来看,关税成本的进一步传导只是时间问题。
考虑到美国新版“对等关税”自8月7日开始实施,市场与美联储都更关注关税稳定后的通胀效应。杨畅预计关税影响或尚未完全释放,后续叠加企业库存持续消耗,价格传导仍将持续,商品通胀存在继续抬头的可能性。
董忠云分析称,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耐用品和中间品上,而这类商品又受制于库存消化周期、长期合约锁价以及零售商渐进提价的策略,其关税成本向终端价格的传导存在滞后,但传导滞后并不代表传导作用的消失。7月核心CPI超预期,已可视为这种滞后效应的初步兑现。
往后看,尽管关税对通胀的推升大概率不可逆,但董忠云提醒,全面通胀效应是否固化取决于关税谈判进程和美联储政策的共同影响:若美国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谈判取得进展,使平均关税税率显著回落,企业成本压力将减弱。此时,即便美联储因经济放缓而降息,需求扩张对通胀的拉动也有限,物价有望冲高后回稳;反之,若谈判破裂导致关税上调,成本推力持续加码,经济压力之下美联储被迫激进降息,需求刺激与成本推升共振下,核心CPI持续高于3.5%的风险将明显上升。
总体而言,董忠云认为,关税决定了通胀的“下限”,货币政策则决定需求侧能否抬高“上限”,只有关税实质下降或美联储在高关税下维持足够紧缩,美国的高通胀才可能避免长期固化。
官方层面,美联储理事巴尔金认为,未来通胀和就业将取决于消费者如何应对任何新出现的价格压力。到目前为止,消费者转向逢低买入、提前支出以应对预期关税以及其他行动,实际上可能有助于缓解价格压力。“在有关关税和未来商品价格上涨的讨论声中,我们看到人们囤积iPhone,并减少航空旅行和住宿等服务支出。如果我们更广泛地看到这种需求破坏,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将小于许多人的预期。”
美联储会否“暴力降息”?
随着美国关键通胀数据表现温和,投资者对美联储降息的押注加码。
董忠云分析称,近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急剧升温,关键触发因素有两条:一是7月议息会议本身释放了更强烈的鸽派信号——虽然FOMC维持利率不变,但两名票委投下反对票,为1993年12月以来首次,鹰鸽分歧公开化;二是会后仅隔一个工作日,美国7月非农远低于预期,5月、6月数据亦被大幅下修,令“二季度经济仍稳健”的说法明显动摇,美联储“暂不降息”的理由被迅速削弱。
尽管7月CPI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已经部分受到关税的影响,核心CPI上行,但董忠云认为,这种上行幅度尚不足以成为美联储继续观望的充分理由,这也是美国超预期的7月核心CPI数据公布后,市场仍预期美联储降息概率超过90%的核心原因。
美联储9月降息已经是大概率事件。杨畅表示,基于美国“通胀温和上行叠加就业市场降温”的经济现状,预计美联储9月会重启降息,年内降息两次或仍是基准情景。
9月悬念已经从“是否降息”变为“降息多少”,不少机构认为美联储单次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已经浮现。
CreditSights宏观经济策略主管Zachary Griffiths表示,最新通胀数据其实是中性的,或许仅仅是通胀数据未出现意外上行,就足以让市场继续预期更多降息,美联储9月甚至可能降息50个基点,劳动力市场已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关注重点。
与此呼应的是,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也指出,通胀报告比前几个月的略强一些,但比许多人担心的水平要低,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重启降息,而且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或许也是合理的。
但整体而言,9月降息50个基点仍是小众观点,观望派仍是主流。巴尔金表示,美联储很可能会看到通胀压力,也可能会看到失业压力,但两者之间的平衡仍不明朗。随着形势的明朗化,美联储有能力根据需要调整政策立场。
作为鹰派的代表,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支持美联储暂时维持利率不变,防止强劲的经济活动加剧通胀压力。“美联储无法抵消高关税对物价的影响,但美联储能做的是监控需求增长,为经济调整提供空间,并将通胀保持在2%的轨道上。”
在9月会议前,尚有8月CPI和8月非农数据待公布,除非8月就业显著反弹且8月通胀同步大幅超预期上行,否则站在当前时点看,9月降息已是难以逆转的基准情形。董忠云认为,考虑到关税影响的不确定性,出于稳就业和控通胀双重目标的考虑,9月美联储最有可能采取的动作仍然是降息25个基点。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31560.html发布于: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