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近日,香港保险市场因分红险演示利率下调而引发广泛关注。

  香港保监局公布的《分红保险利益说明演示利率上限应用说明》(以下简称《应用说明》)规定,7月1日起,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由原有水平下调至6%,非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为6.5%。

  记者注意到,有人士将《应用说明》最新规定解读为“香港保险出现个大问题,他们此前所宣传的7%的高收益全部降低收益。”

  但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分红险实际收益并不会受此影响,下调演示利率上限是香港保监局出于审慎监管原则做出的调整。

  实际分红水平不受影响

  今年2月28日,香港保监局发布《应用说明》,在分红保险产品的利益演示中,将演示利率上限设定为6.0%(适用于港元计价产品)及6.5%(适用于非港元计价产品)是合理的参考水平。该《应用说明》于2025年7月1日起生效。

  “香港保险演示利率上限下调并非意味着保险公司无法实现较高回报。” 资深保险精算师徐昱琛指出,综合历史及当前数据,香港保险业整体的分红实现率平均在90%以上。

  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长期业务)吕愈国也表示,“演示利率上限”只适用于保险公司在销售分红保单时向客户提供的利益演示的内部收益率,保险公司仍可向投保人派发高于上限的红利,因此措施并不会影响保单的实际回报。

  同时,吕愈国强调,“演示利率上限”仅规范7月1日后保险公司在新保单销售时使用的说明文件,不会改变既有保单的未来实际分红水平。

  对于将“演示利率上限”下调解读为“降低收益”的误导式营销,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香港卖保险的,很多是面向内地客户,且不少业务员本身也是近期移居香港或刚拿到香港身份的内地人。他们在开展业务时,往往沿用国内“炒停售”的惯常做法,混淆演示利率和保证利率的概念,借助演示利率下调制造焦虑,引导客户加快决策。

  但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下调演示利率理论上对香港分红险产品的实际收益没有影响,但实操中却存在精算平衡机制。

  该业内人士举例,假设演示利率对应100万元预期回报,实际收益92万元时,保险公司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均等分配,所有保单都按92万元兑现。另一种是倾向性分配,对高演示保单适度倾斜,如演示利率高的分配95万元,演示利率低的分配87万元。分配差异在3%-5%内外部难以察觉,因此,高演示利率的保单具有潜在优势。

  “降温”过度进取销售手法

  香港保监局为什么要下调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率?

  吕愈国指出,近年业界在分红保单演示利率的竞争愈演愈烈,有个别保险公司以很高的预期回报作招徕,未有充分考虑分红保单当中非保证回报部分的波动性和风险,从而作出过于乐观的回报预测,导致有可能出现保险公司未能按规定确保投保人有合理机会获得预期非保证回报的情况。

  “上述销售手法亦有可能违反‘公平待客’原则。”吕愈国解释道,一旦非保证回报远低于演示,将会令客户出现严重的预期落差,尤其是那些非保证成分较高的产品,波动性会更大,风险亦更高。因此,为分红保单演示利率设立上限,可以防止市场出现过度进取的投资回报演示和销售手法,以推动市场的良性竞争。

  “如果香港保险的实际回报无法达到演示利率,就不应按照演示利率向投保人承诺或兑付。”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向记者表示,香港保险总体是比较规范和市场化的,但部分代理人在宣传所谓“7%保证收益”时,实际上引用的是演示利率,而非保证利率。既然标注为演示利率,就只能作为参考。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保险代理人以“7%保证收益”宣传香港保险,短期内,的确能带来一波销售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对行业并无裨益。此外,许多客户并未真正理解演示利率本身的特点,以为是个保证收益,如果未来兑现不了7%的利率,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此外,周瑾指出,在国内,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一些保险产品,大多数人习惯将公布的利率视为必然实现的收益。即便金融机构的实际投资收益不足以覆盖这些产品的演示利率,也往往通过短期账户透支或特殊处理来维持兑付预期,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合理。

  港险优势在于底层资产

  尽管香港保监局希望通过为分红保单演示利率设立上限,防止市场出现过度进取的投资回报演示和销售手法。但不可否认,一直以来,香港保险都对内地金融消费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保险业新造保费为2198亿港元,同比增长22%。其中内地访客赴港投保全年贡献总保费628亿港元,同比增长6.5%,占全港保费比重为28.6%。

  从产品需求结构看,内地赴港访客2024年主要购买的产品为储蓄型保险,终身寿险保费为506亿港元,同比增长5.8%,占比80.5%;储蓄寿险保费为67亿港元,同比增长14.5%,占比10.6%;年金险保费为10亿港元,同比下降39.9%,占比1.6%,三者合计占比近93%。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首席分析师许旖珊表示,香港保险当前演示利率虽有监管限制将下调,但其分红实现率一般集中在60%-100%,其实际投资收益率中枢高于内地分红险,收益率优势明显。

  许旖珊分析,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度显著提升,预计主因近年内地预定利率持续下调,内地高净值人群挪储需求旺盛,多元货币保单有望满足高净值人群出海的分散化财富管理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香港保险优势根源在于底层资产的差异。

  周瑾表示,香港保险的优势是有相对灵活的资产选择——全球资产配置,尤其是当前美元资产的收益率比人民币资产要高得多,所以当前香港保险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也会显著高于同档次的人民币产品。但这种状况并未会一直持续,目前美元降息的预期很高,如果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美元资产的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届时两地保险产品的收益差距也可能发生变化。

  “香港保险、内地保险不可直接比较,它们一个是美元资产,一个是人民币资产。”徐昱琛指出,但就名义回报率而言,香港保险的美元投资端当前更具吸引力。即便考虑汇率波动,美元资产的高收益特性仍为投保人提供了当前较优的长期增值潜力。

  徐昱琛解释,香港保险以美元计价并投资美元资产。当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4%,而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利率一般只有1–2%左右,二者名义利率相差约2–3个百分点。由于香港保单的股债资产配置中,债券收益率更高,因此其当前整体投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通常要高于国内同类人民币产品。

  “香港保险是有其核心价值的。”在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海外产品总监朱文正向记者分析,香港保险可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同时部分保障类险种确实有高性价比的费率优势,另外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大额寿险可更方便地和各离岸地信托结合,架构设计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朱文正表示,如涉及境外资产配置和传承需要,香港保险确实是出镜率很高的资产类型,当然香港保险只是可配置的金融工具之一,还是要和其他工具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

  但朱文正同时指出,香港保险也有其“槽点”。如分红险的非保证分红部分占比过高,未来保单收益的不确定性太大;保单的分红或者赔付金回流境内存在障碍等问题,都有待改善和解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29911.html发布于:2025-07-07